绿皮车属于一个特定的年代,已经逐渐的离大家远去,取而代之的是高速飞驰的动车组。十年前从隔壁家刚引进的时候还是简单粗暴的拿来主义,先是组装和拆解,接着大规模的复制,先用着再模仿再进行创新,老套路,用统一口径的话术来形容应该称之为智慧,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做事确实轻松不少。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这种情形在现实生活中处处可见。话说,这么一来,效果还很不错,一跃成名于天下,也为大家的日常出行带来了极大的便利,拉动了城际之间的距离,有效促进了跨地区的经济发展与交流,为上下游相关产业链的蓬勃发展提供了赖以生存的土壤。
作为三驾马车投资里面的重要一环,铁路以及配套的基建暂时还没有松动的迹象,先是把3个主要的经济圈大动脉串联起来,顺带沿途的节点型城市。这几年又在把同样的模式进行逐级下放复制,区域型高铁网络即将覆盖到主要的地级市以及县级城市,惠及的人群也将更加庞大。而要做到这一点,就离不开大规模的持续的基建,高铁站的建设是每个节点城市必然要经历的,为了给出行的乘客提供高效便捷的乘车服务体验,导向标识系统在高铁站的建设过程中是标配,什么样的导向标识对乘客更加友好,可以更加有效的对乘客进行精准的分流,这是导向标识项目的甲乙双方都应该思考的问题,今天大家就重点来分析高铁站导向标识牌制作的基本要求,主要涉及到以下4个方面。
1,符合铁路相关规定,对经常乘坐高铁出行的人应该有个印象,高铁站里面大大小小的标识牌大部分是天空蓝为主色调,文字以白色的居多,这种标识牌的选色标准应该是经历了长期实践的检验而来的,除了用色标准,还有其他位置和局部的造型和渲染效果,每个高铁站都大同小异,这种统一风格的标识牌其实也有利于高铁这张名片的打造,用常规企业品牌打造的思维来理解就很简单了,而且铁路系统也进行的企业制改造,说明也在走品牌化路线,所以高铁站导向标识牌是生产制作的时候就需要在预期的标准框架之下进行;
2,能被用户快速识别,高铁站里面的导向标识牌很多,不管大小高低位置,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目标,为乘客提供指引服务,所以,这种标识牌本身以及标识牌上面的图文信息应该快捷地被乘客所识别,按照乘客入站乘车的路径图,在不同的位置应该有不同类型的导向标识牌来为乘客提供相关服务,简单直接是目前比较好的原则;
3,能够对人群进行快速分流,在入站的闸机口以及候车厅不同车次的分流节点,通常是导向标识牌发挥作用的重要关头,闸机口一般是检查乘客随行物品有没有违禁品,需要耽误乘客半分钟左右,如果指示牌不清晰,很容易引发通道堵塞,造成一系列的麻烦。另外乘客在进站以后,还需要找到自己车次对应的等候区域,这时候导向标识牌又要派上用场了,道理很简单,不同的车次在不同的入口区域就近排队等候,这是常识;
4,便于维护保养,工业产品都是有生命周期的,高铁站里面的导向标识牌同样不例外,而且高铁站的导向标识牌工作时间长,不少的标识牌需要24小时持续保持通电状态,所以,标识牌的外观和发光光源线路等等难免会出现老化等故障,所以制作高铁站导向标识牌的过程中,可以采用分体组装的模式进行,特别是涉及到内部光源电源的部位,面板尽量采用分离式组装,不能焊死,方便后期的维护和保养;
高铁站导向标识牌的核心目标是为乘客提供准确的导向导视服务,将乘客安全顺利的分流到指定的区域,避免在某个节点产生大量的旅客滞留现象。所以高铁站导向标识牌在制作的时候应该充分发挥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在关键的节点处醒目位置安顿合适的标识牌,清晰明了地告知乘客应该怎么走,并在下一级导向标识牌的引导下将乘客准确地送到上车地点。
本文由柯赛标识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
2019-07-10
2019-07-08
2019-07-05
2019-07-03
2019-07-01
2019-06-28
2019-06-26
2019-06-24
2019-06-20
2019-0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