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标识系统还没说完,接着昨天的话题,说了了校园人行道标识系统,自然还有机动车道标识系统,相对于人行道的步行方式来说,机动车道标识系统更加接近于完全意义上的交通标识系统,所以理解起来也相对比较容易,校园机动车道标识系统就是一个缩小版的公共交通标识系统,只不过这种交通标识系统是局限在学校校园里面,与普通的市政类公共交通标识系统互相独立。那么这种学校校园机动车道交通标识系统是怎么构成的呢,这也是必须要分析的一个重点,下面大家按照常规交通标识理论体系方法来分解,把学校校园机动车道交通标识系统按照导向标识的等级划分模式拆分,具体可以表现为以下4个级别:
第一级,主要形象类标识,形象类标识在很多场景都是标配,学校也不例外,一般的学校都会有自己的学校标识VI系统,这种VI通常限定了学校标识的整体风格和设计规划标准,具体体现出来的方式最明显的应该就是用色和轮廓,表现在logo和学校名称等等重要场景中,这些主要的形象类标识牌构成了学校校园交通标识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类标识牌构成了学校内部交通标识的根基;
第二级,入口和主干道类标识,交通与导向通常是相关联的,那么就必须有各种入口和主干道类交通指引标识牌,这种标识牌是比学校形象类标识更加具体的功能型标识,它们基本上涉及到具体的方位和指向,只是这个环节的标识牌通常还没有办法让人们到达最终的目的地,所以这种标识牌算是学校校园机动车道交通标识系统中间环节的一类标识;
第三级,网格化分流和导视类标识,在用户确定了具体的大方向以后,决定下一步怎么去往具体的目的地,这时候需要用到的标识就是一些具体的分流类标识和限速类标识,也包含一些具体的文明宣导类标识,比如校园内部禁止鸣笛,或者一些其他的相关提示宣导类标识牌,一般也是一起出现在机动车道两侧,共同构成完整的校园机动车道交通标识系统;
第四级,目的地场景类标识,比较常见的目的地应该是停车场,所以停车场标识应该是学校校园机动车道交通标识的末端标识,具体设计制作还要根据学校的具体现状进行开展,在室外露天停车场还是地下停车场,相对应的标识系统设计方法略有差异;
总体来说,学校校园机动车道交通标识并不是一套独立的标识系统,大家只是为了把学校标识系统分析得更加清晰,所以把每个场景和每个功能属性类的标识拿出来单独讲,这也是为了照顾到项目甲方的个体化差异,甲方需要的场景化和功能化标识,甲方可能会表达的习惯用词用语,都是小编的奋斗目标。
本文由柯赛标识原创,首发柯赛官网,转载请保留版权,违者必究。
2020-02-19
2020-02-18
2020-02-17
2020-02-15
2020-02-14
2020-02-13
2020-02-12
2020-02-11
2020-02-10
2020-02-08